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培养翻译专业硕士,我校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借鉴、吸收国外高层次翻译专门人才培养的经验,结合我国翻译的实际需要及我校翻译方向研究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参照国务院学位办200778号转发的由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专家制定的《翻译硕士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1年修订版),特制定如下《湖南科技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笔译专业人才。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翻译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尊重知识产权。不承担超个人能力的笔译任务,保守翻译工作中所涉及的个人隐私和行业机密。

2.具备良好的语言素养,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研究方向简介:

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为基础,英语笔译已经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在培养通用型英语笔译人才的基础上突出科技特色。人才培养理念突出翻译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相互促进,专任教师在科技、工程等领域实践经验丰富,并通过高水平译著、专著、科研项目、论文等提升翻译教学能力;依托翻译实践基地承担本地企事业、行政单位的大型涉外翻译业务和国际交流活动的语言服务,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和国际化。

、学制及学分要求

1.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正常学制3年,包括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各培养环节,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延长学习时间者,须提出申请,经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包括休学时间,最长在校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规定的审批程序可提前毕业并获得学位,但获得正式学籍后的在校时间不能少于2年。

2.学分要求

本学科硕士生总学分不少于4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非学位课18学分,论文环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5学分,实践环节1学分。

、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翻译实习、翻译见习、团队翻译实践、翻译调查、翻译案例分析、翻译校对、译审、中英文编审、翻译项目管理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企事业、行政单位实习不少于半年。实践环节从第学期开始。

、中期考核

本学科未修满学位课学分研究生不能参加中期考核,考核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学术活动等方面的综合结论。未参加中期考核或中期考核未通过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中期进展。

、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学生必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且通过中期考核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课堂研讨式、案例式和翻译工作坊式教学。翻译实践课程教学体现如下特点:1)运用语料库、翻译软件、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翻译等多种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2)聘请企事业单位及外事部门有实践经验的高级译员为学生上课或开设讲座;3)结合本院企事业实习单位和翻译公司的业务,采用项目合作方式授课,由导师及实习指导教师讲评;4)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强化翻译技能的训练。

3.重视实践环节。研究生在校期间须完成15万字以上(以汉字计算)的笔译任务方能申请毕业论文答辩。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研究生平时笔译训练及案例分析资料须以纸质档案保存,毕业之前将其个人翻译资料装订成册交研究生教务办和导师组审查,教务办存入其学习档案。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且具有长期翻译实践经验的正、副教授和博士为主,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翻译人员参加,采用双导师制。

5.成立翻译工作坊团队。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根据需要定期参加翻译团队活动,以翻译工作坊形式进行,涉及经贸翻译、科技翻译、外宣翻译、法律翻译、文化翻译、学术翻译等各种专业领域。

、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论文撰写要求

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一般为一个学

  1. 论文形式

学位论文形式可分为三种:

翻译项目翻译项目的选材要具备一定难度,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并经导师组认可方可作为学位论文题材进行翻译,英译汉字数不少于1.5字,汉译英不少于1字(字数均以汉字计算)并针对其中翻译问题写至少6000字以上的分析性研究报告,其译文须达到出版水平,问题分析体现一定的双语功底和专业深度。

翻译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就翻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5000英文单词的实验报告,内容包括任务描述(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手段等)、任务过程(假设、变量、操作性定义、受试的选择、实验的组织、实验数据的收集)、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总结与结论等。

研究论文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有关翻译研究的论文,研究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选择任何一种语言写作,英文写作字数不少于1.5字,汉语写作字数不少于2.2字。

3.论文评阅和答辩

学位论文全部采用双盲评阅,需送2位副高以上职称同行专家评阅,其中至少应含1位相应行业应用实践领域专家和1位校外专家。论文评阅若两位专家持否定意见,不能进行论文答辩;如有一位专家持否定意见,则增聘一位专家进行评阅,如增聘专家仍持否定意见,不能进行论文答辩。

必须完成本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修满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5-7位专家组成;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来自相应行业应用实践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专家。

4.学位授予

申请学位条件:(1)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正规出版期刊发表一篇翻译实践导向的文章,或取得二级笔译以上资格证书,或正式发表译文5万字以上,或获得省级以上翻译竞赛奖励。(2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修完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通过后,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提前申请学位条件:(1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所有学位课程必须达到85分以上,通过学位双盲评审和论文答辩。2)研究生提前申请学位须取得二级笔译以上资格证书,且获得省级以上翻译竞赛二等奖奖励,且以本人为第一作者在正规出版期刊发表2篇以上翻译实践导向的文章。

、正常学制(3年)主要管理环节

序号

时间安排

组织与考核专家

1

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1学期

(入学当月完成)

指导教师。

2

开题报告(研究生向专家作开题报告,填写提交审定的《开题报告》)

3学期

(放假前完成)

学院统一布置;

学科导师组评议指导。

3

中期考核

4学期

(放假前完成)

学院组织。

4

论文中期检查(研究生向专家作论文研究进展报告,填写提交《论文中期检查情况表》)

5学期

10月完成)

学院统一布置;

学科导师组检查、指导。

5

论文预答辩和论文修改

6学期

3月完成)

导师;

学科导师组。

6

论文送审(按评审意见修改)

6学期

4月完成)

学院(导师);

研究生院。

7

论文答辩

6学期

5月完成)

学院组织。

、个人培养计划

入学后一个月内,研究生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依据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和提交《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础、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等,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十、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1

2

3

4

20学分

公共课6学分

G19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2

马克思

主义学院

必修

G19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

16

Z19120101

中国语言文化

3

48

外语学院

基础

理论课6学分

Z19120102

翻译概论

2

32

外语学院

Z19120103

基础笔译

2

32

外语学院

Z19120104

基础口译

2

32

外语学院

专业

主干课8学分

Z19120105

翻译理论与文本分析

2

32

外语学院

Z19120106

文学翻译

2

32

外语学院

Z19120107

英汉科技翻译

2

32

外语学院

Z19120108

翻译学科前沿讲座

2

32

外语学院

非学位课

18学分

方向

选修课18学分

Z191211101

二外日语

2

32

外语学院

1

Z191211102

二外德语

2

32

外语学院

Z191211103

二外法语

2

32

外语学院

Z19121104

学术论文写作

1

16

外语学院

方向必选

Z19121105

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2

32

外语学院

至少选8

Z19121106

英汉经贸翻译

2

32

外语学院

Z19121107

跨文化交际

1

16

外语学院

Z19121108

外宣资料翻译

2

32

外语学院

Z19121109

科技翻译工作坊

2

32

外语学院

Z19121110

新闻翻译工作坊

2

32

外语学院

Z19121111

商务翻译工作坊

2

32

外语学院

Z19121112

中国文化经典外译

2

32

外语学院

Z19121113

英汉法律翻译

2

32

外语学院

补修

课程

Z19121114

英汉互译

外语学院

跨学科或同等学力学生补修

Z19121115

翻译理论入门

外语学院

学位

论文5学分

G19000020

学位论文开题

2

3学期进行

G19000021

论文中期检查(研究生作进展报告)

2

5学期进行

G19000023

预答辩

1

6学期进行

实践

环节1学分

Z19121116

翻译实习

1

实习分集中实习和单独实习。

集中实习在本院指定实习单位实习,实习期间须独立完成1万字以上的英汉互译的专业性资料翻译,并参与团队翻译项目,分担完成2万字以上的任务,经实习指导教师和带队教师考核合格,完成1学分。集中实习间不少于3个月。

单独实习指研究生在统一实习期间或寒暑假申请在企事业、外事单位单独实习,完成3万字以上的专业性英汉互译资料,经实习单位或出版机构出示相关有效证明材料,并经个人导师证明签字和导师组确认,与集中实习同等对待。

学术

活动

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听学术报告、专家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学校或省级研究生论坛报告、研讨。

学生须参加学术活动10次以上
















附件1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 Baker, M. 1992.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 Bassnett, S. & A. Lefevere. 1998.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M]. Valley Cottage, NY: Multilingual Typesetting.

3. Gutt, E. A. 2004.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 Hatim, B. & I. Mason. 1990/2001.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5. Newmark, P. 1982/2001.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6. Nida, E. A. 2001.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

7. Nord, C. 1997/2001.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8. Venuti, L. 1995.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 New York: Routledge.

9. 崔永禄. 2003.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0.李运兴. 2001. 语篇翻译引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11.谭载喜. 2000. 翻译学[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2.王东风. 2009. 连贯与翻译[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3.王宏印. 2003. 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14.王克非. 1997. 翻译文化史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15. . 2009. MTI翻译概论[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6.仲伟合等. 2006. 英语口译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附件2:学位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编号:G19000001

一、计划总学时 32 分: 2 开课学期: I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与研讨 考核方式:开闭卷考试或撰写论文

二、适合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三、预修课程:本科生公共政治课程

四、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能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伟大意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并能联系实际,增强对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领悟能力,提高自觉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

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和依据;特殊的历史起点: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后发国家类型的社会主义;特殊的经济模式: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特殊的政治体制:把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相统一的社会主义;特殊的意识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化、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多样化统一起来的社会主义;结束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道德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及其建设。

六、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著:《共产党宣言》,中共中央编译局译2005.

2.薛俊强:《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中共中央编译局译,2013.

3.高放:《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刘建武:《中国特色与中国模式》,人民出版社,2006.

5.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程编号:G19000002

一、计划总学时: 16 1 开课学期 I

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二、适合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三、预修课程:本科生公共政治课程

四、教学目的:

掌握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基本研究方法,培养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比较深入系统地介绍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和分析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基本能力。

五、教学内容:

社会科学哲学与研究方法导论;古典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及其现代价值;当代社会科学发展与方法论走向;研究设计(案例讨论:中国城市居民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问卷调查方法(案例讨论:大学教研人员与行政人员的收入比较研究);实地研究方法;社会科学研究报告的撰写。

六、主要参考书:

1.艾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

2.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仇立平:《社会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4.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福勒:《调查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8.风笑天:《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8.

9.赵国栋、黄家中:《网络调查研究方法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0.戴维、萨顿:《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1.杨春贵:《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中国语言文化

课程编号:Z19120101

一、计划总学时: 48 分: 3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试

二、适合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教学目的:

中国语言文化是为MTI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着重于让研究生比较系统地掌握一些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主流精神及传统文化的基本领域和语言、制度、习俗文化,以及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其目的是让研究生通过这一课程,培养和提高人文素质,并将相关语言文化知识应用于其翻译理论与实践当中,弘扬中国语言和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

中国语言文化主要讲授中国语言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汉语基础知识;二、中国传统文化;三汉语与传统文化。具体内容如下:语言文字及其文化特征;汉语和汉民族心理;汉语和汉民族传统价值观念;姓氏和称谓;避讳、文字狱与禁忌语言;委婉语言;婚姻、家庭、亲缘的汉语观照;汉语表达中的性别因素;汉语和中国文化哲学;汉语和中国民俗文化;汉字文化;中国戏曲中国文化的类型和基本特征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等。

五、主要参考书:

1.沈锡伦. 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2004.

3.李葆嘉. 中国语言文化史.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金元浦. 中国文化概论.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张英. 中国语言文化讲座Ⅱ.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翻译概论

课程编号:Z19120102

一、计划总学时 32(其中实验16 学时) 分: 2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试

二、适合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教学目的:

翻译概论是为MTI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着重于让研究生掌握一些基础的翻译理论,了解基本的翻译技巧,同时在本科的基础上提高翻译的实践能力,主要强调翻译的艺术性,本课程对翻译作品的分析和描写不仅仅注重翻译质量的高低,而是探讨翻译的美学价值、艺术享受以及各种文化因素。其目的是让研究生通过这一课程学会用各种理论对翻译文本进行分析和批评,并将翻译理论融会于翻译实践,提高翻译技能。

、教学内容:

翻译概论是一门翻译理论入门性质的课程,兼顾翻译实践;其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文学文本的翻译,兼顾其他文体的翻译研究和实践。本课程重在向MTI研究生介绍以下三方面的知识:1)翻译的本质问题,包括对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讨论;要探讨翻译,必须从语言、文体、艺术性等各个方面对翻译进行全面的关照和观察,让学生明白文学翻译相对于科技文体翻译的多维性;2)对翻译中译者的翻译动机、功能、目的、选材、风格、文本的接受以及策略等方面的考察,让学生了解翻译决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它还涉及到目的语文化和译者的翻译意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研究生在接触一些基本的翻译理论的同时,对翻译的复杂性有更深刻的体会;3)对文学翻译的不同体裁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其素材包含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类型;对非文学体裁的不同体裁进行分析、研究和实践,其素材包含函电、合同、公文等多种类型。

、主要参考书:

1.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

2.郭建忠.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廖七一. 当代英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许钧. 当代法国翻译理论.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奚永吉. 文学翻译与比较美学.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Venuti, Lawrence. The Scandal of Translation: 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London:

Longman, 1998.

7.Susan Bassnett ed.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 London: Routledge, 2000.

8.Roman Alvarez and M. Carmen-Africa Vidal eds. Translation, Power, Subversion. London:

Cassell, 1990.

9.许钧. MTI翻译概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基础笔译

课程编号:Z19120103

一、计划总学时: 32 (其中实验16学时) 2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试方式:考试

二、适合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教学目的:

高级笔译是为MTI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中既有翻译理论的精要讲解,又有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有关翻译的一般理论,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并能自觉地以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摆脱翻译实践的盲目性;该课程侧重训练研究生必要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即培养研究生的理论知识,又培养研究生的创造性,从而达到独立从事英汉互译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该课程以译文赏析和翻译实践为重点,兼顾各种体裁和题材的内容,比如记叙、论说、描述以及文学、科普和新闻等,经贸资料与其他资料的比例为12。通过大量的实例归纳、分析和讲解,让研究生总结并掌握英汉语言中带有规律性的异同现象,并能根据不同的文化环境,找出适合目的语文化的表达方式。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翻译的概念;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翻译的方法;翻译的语言对比规律;翻译的对立统一原则;文体与翻译;如何使用工具书;翻译的符号学视角;词语的翻译;句子的英译;文本的英译,编译原理与技巧。

五、主要参考书:

1.范仲英. 实用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古今明. 英汉翻译基础.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柯平. 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申雨平戴宁.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6.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陈宏薇. 高级汉英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孙致礼. 高级英汉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基础口译

课程编号:Z19120104

一、计划总学时: 32 (其中实验26学时 分: 2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试方式:考试

二、适合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教学目的:

基础口译是为MTI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一门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课程。该课程着重于让研究生掌握一些口译的基础知识,了解口译的分类、口笔译的差异、口译的基本原则和口译技巧等,其目的是让研究生通过这一课程学会用各种翻译理论和口译理论对不同类型口译进行分析和批评,并通过各类口译训练将理论融会于实践,在本科的基础上提高口译的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基础口译是一门侧重翻译实践的课程,主要以口、笔译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作指导,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分类、口译基本技巧以及各种交际环境中语言的正确表达方式,并结合口译实践对学生进行口译技巧和逻辑推理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话语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双语表达能力,使学生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交替传译,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本课程重在向MTI研究生介绍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1)口译的基本知识,包括性质、口译的分类、口译与笔译的差异;2)口译的基本原则的方法;3)口译评估方式和国际口译资格认证;4)各种题材(包括会议口译、商务口译、导游口译、庆典致辞、文化交流等)口译实训。

、主要参考书:

1.蔡小红主编. 口译研究新探. 香港:开益出版社,2002.

2.江晓梅等. 英汉交替传译教程.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陆留弟等. 同传捷径.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梅德明主编. 通用口译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仲伟合等. 英语口译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吴冰主编. 汉译英口译教程.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7.王恩铭,孙万彪编. 高级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

8.级汉英口译教程.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9.钟伟合. MTI基础口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翻译理论与文本分析

课程编号:Z19120105

一、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试

二、适合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教学目的:

翻译理论与文本分析是一门兼顾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基础课程,研究生在掌握了基础翻译理论和了解基本翻译策略、技巧和方法之后,能够运用合适的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并在翻译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反思翻译理论和技巧,以培养研究生的语篇分析能力、翻译实践能力和理论运用能力,从而形成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高度融合的能力。

、教学内容:

翻译理论与文本分析课程主要介绍四个方面的知识:1)翻译文本分析和语篇分析的各种理论,如目的论、对等论、语言转换轮、语域理论、话语分析理论、叙事理论、顺应论、美学论等各种可应用与翻译语篇分析的理论流派;2)运用各种理论针对各种翻译素材如小说、新闻、戏剧、广告、合同、科技论文等各种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进行语篇分析,能够分析文本类型和文本功能;3)在宏观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理论指导各类文学文本和非文学文本的翻译实践,提出合理的翻译原则,采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解决微观层面的翻译问题。

本课程的主要章节有:1)语篇与文本的基本认识;2)语篇分析的理论模式;3)语篇翻译的标准与层次;4)语篇外部因素分析与翻译;5)语篇内部因素分析与翻译;6)语篇功能与翻译策略、技巧;7)语篇的文体与翻译策略、技巧;8)语篇衔接、连贯与翻译等。

、主要参考书:

1. Baker, Mona. 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London: Routledge, 1992.

2. Hatim. Basil & Ian Mason.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London: Routledge, 1990.

3. Nord, Christine. Text Analysis in Translation. Rodopi Bv Editions, 1991.

4.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5.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6. 李运兴. 英汉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7. 李运兴.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文学翻译

课程编号:Z19120106

一、计划总学时: 32(其中实验12学时) 2 开课学期:

教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试

二、适合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教学目的:

文学翻译是为MTI笔译方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着重梳理文学翻译理论,勾勒文学翻译实务,系统介绍主要文学文体的基本翻译原则和方法,力图实现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拉近教学与实务的距离。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系统地了解文学翻译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常用文学文体的翻译技巧。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译论探索”、“经典译作”、“翻译练习”三部分。“译论探索”梳理当代文学翻译理论,帮助研究生形成系统、完整、开放的翻译观,掌握文学文本馔读、译本创造、文学翻译批评的方法;“经典译作”精选经典文学译作选段进行教学,涉及散文、小说、戏剧、诗歌、儿童文学等文学体裁,并对各选段中运用的翻译技巧进行详细评析;“翻译练习”涉及文学作品选段,以帮助研究生将实际所学翻译理论和技巧应用到翻译实践中,本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案例结合部分如下:文学翻译的基本问题;文学翻译的准备;文学文本的解读;文学译本的创造;散文的翻译与赏析;小说的翻译与赏析。

、主要参考书:

1.许钧. 文学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2.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彭长江. 英汉汉英翻译教程.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奚永吉. 文学翻译与比较美学.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6.王虹印. 中外文学经典翻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胡显耀. 高级文学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8.兰德斯. 文学翻译实用指南.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英汉科技翻译

课程编号:Z19120107

一、计划总学时: 32 (其中实验16 学时) 分: 2 开课学期:

学方式: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

二、适合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教学目的:

英汉科技翻译为MTI笔译方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着重介绍科技英语的语言特征,科技翻译的基本原则和翻译技巧,力图实现科技英语文体分析与翻译实践的有机融合,拉近教学与实务的距离。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系统地了解科技翻译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常用翻译技巧,能从事比较专业的科技翻译。

、教学内容:

英汉科技翻译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各占18个学时,理论涵盖科技英语的语言特征、科技英语问题及其翻译原理两部分;实践部分主要进行语篇翻译实践,涉及英汉科技翻译的常见领域和常见文体的翻译,尽量使研究生对科技翻译形成比较宏观的语体分析能力和翻译能力。翻译理论与实践部分涉及语境在科技翻译中作用;英汉科技翻译中的名词化结构;英汉科技术语翻译;英汉科技被动句的翻译;英汉科技定语、状语结构的翻译;英汉科技无灵主语的翻译;英汉科技翻译中的修辞;英汉科技翻译的逻辑推理;英汉科技翻译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案例分析部分涉及科技论文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的翻译招标文献的翻译等。

五、主要参考书:

1.王卫平. 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要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张彦. 科学术语翻译概论.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杨寿康. 论科技英语与科技翻译.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4.赵萱. 科技英语翻译.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7.杨文秀. 科技英语翻译读本.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8.严俊仁. 新英汉科技翻译. 北京:国防科技出版社,2011.

翻译学科前沿讲座

课程编号:Z19120108

一、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I

授课方式:讲座 考核方式:论文报告

二、适用专业:翻译硕士英语笔译方向

三、预修课程:本科生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翻译硕士研究生可以了解翻译研究领域内最新的研究动态,把握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最新发展方向,汲取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成果,知晓本学科各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方法,了解这些研究的基本学术背景,及其未来的发展倾向,并能在将来毕业论文写作中跟踪国内外学术最新动态,拓展其研究的学术视野,培育创新与实践精神,启发科研与实践思路,提高学生的科研与实践能力。

五、教学内容:

本课程为前沿讲座,讲授内容及重点、难点随着本学科各理论学派和实践方向的发展动态而不断调整。

六、主要参考书:

本课程为前沿讲座,讲授内容随着本学科各理论学派和实践方向的发展动态而不断调整,无固定教材,参考书主要为本学科国内外核心期刊和不同领域的大型实践案例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