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湖南科技大学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英语)(045108)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英语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中小学英语学科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制及学分要求

1.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专业领域硕士研究生学制 3 年,包括完成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论文答辩前应完成规定的学分和各培养环节达到学校规定的毕业条件延长学习时间者

须提出申请,经学院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包括休学时间,原则上最长在校学习年限不超

6 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者,经规定的审批程序可提前毕业并获得学位,但获得正式学籍后的在校时间不能少于 2 年。

2.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 44 学分,其中学位课 26 学分、专业选修课7 学分、学位论文 5 学分、教育实践研究 6 学分。

三、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应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设计、教育调查、案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等

方面的研究。

1.实践案例研究:研究自身教学实践,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2.教育观察反思进行课堂观察或教育活动观察完成至少 10 个详细的教育观察报告,并附相应的完整观察视频。

3.教学专题研究:针对本学科本岗位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 5000 字的研究报告。

四、中期考核

未修满学位课学分研究生不能参加中期考核,考核内容括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学习,学术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考察未参加中期考核或中期考核未通过者不能进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等后续培养环节。中期考核应在第 4 学期完成。

五、培养方式

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在教学中关注实践与反思,采取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

学生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 6 个月。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 学位论文选题应与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相一致,来源于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

1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校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学位论文应符合研究规范并凸显应用价值,论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专题研究论文、调查

研究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 2 万字。

3.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基础教育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4.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5.申请学位条件1)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及其培养环节,成绩合格,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2)学习期间原则上应以湖南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在省级及以上公开期刊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询为准发表与专业相关学术论文 1 (字数不低于 3000 或参与编写专著 1 章以上(含),或获得政府主办或全国教指委”主办的教学竞赛奖励 1 项(省级三等奖及以上,或以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撰写的教学案例被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教育类)收录。

6.提前申请学位条件1)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及其培养环节平均成绩达 85 分及以上,学位论文通过学校双盲评审和答辩2)学习期间应以湖南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作者在北大核心期刊或 CSSCI CSCD SCI SSCI 刊物上发表与专业相关学术论文 1 (字数不低于 3000 ),或获得全国教指委主办的教学竞赛一等奖及以上奖励 1 项。

七、主要管理环节



序号

间安排

组织与考核专家

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1 学期

指导教师

2

开题报告

4 学期

学院统一布置;导师组评议指导

3

中期考核

4 学期

学位点组织

4

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5 学期

学院统一布置;导师组检查、指导

5

学位论文预答辩和学位论文修改

6 学期

导师;导师组检查、指导

6

学位论文送审

6 学期

学院(导师;研究生院

7

学位论文答辩

6 学期

学院组织



八、个人培养计划

学后一个月内,研究生在导师及导师组的指导下依据培养方案要求制定和提交《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学位论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础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等,从提交合格的开题报告日期起到论文答辩,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 1年。

2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九、课程设置表



课程

类别

程编号

程名称

课学期

课单位

备注

1

2

3

4

学位课

(26

学分)

公共课(6 分)

G19000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与实践研究

2

32

马克思主义

学院

必修

G19000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

方法论

1

16

马克思主义

学院

Z19120201

汉语言文学基础

3

48

语学院

理论课(8 分)

基础

Z19140001

教育原理

2

32

教育学院

Z19140002

课程与教学论

2

32

教育学院

Z19140004

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2

教育学院

Z19140003

教育研究方法

2

32

教育学院

专业主干课(12学分

专业

主干课

12

分)

Z19140005

案例分析及实践操作

1

16

教育学院

必修

Z19120202

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

2

32

语学院

Z19120203

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

2

32

语学院

Z19120204

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

学科前沿讲座

3

48

语学院

Z19120205

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

2

32

语学院

Z19120206

英语语言学

2

32

语学院

非学位课

(7

学分)

专业必修课 3学分)

Z19121207

学术论文写作

1

16

语学院

必修

Z19121208

外语教育研究方法

2

32

语学院

专业必修课 4学分)

Z19121209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

2

32

语学院

1

Z19141002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

32

教育学院

Z19141003

课程管理

2

32

教育学院

1

Z19141001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专题

2

32

教育学院

位论文

5 学分

G19000020

学位论文开题

2

语学院

G19000021

论文中期检查研究生作

进展报告)

2

语学院

G19000023

预答辩

1

语学院

教育实践研究

6 学分

Z19000005

实践案例研究

2

4

语学院

Z19000006

教育观察反思

2

4

语学院

Z19000007

教育教学专题研究

2

4

语学院

学术

活动

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听学术报告、专家讲座,参加学术会议、参加学校或省级研究生

论坛报告会、研讨等。须参加学术活动 5 次以上,其中本人主讲报告至少 1 次。



3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附件 1: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

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

I. Language Education

1. Clark, J.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2. Ur, 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3. Stern, 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

II.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earning

1. 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2. Reid, J. M. Learning Styles in the ESL/EFL Classroom

3. Brown, 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 Teaching

4.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II. Language Teaching

1. Richards, J. C. and T. S. Rodger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

3. Howatt, A. P. R. A History of English Teaching

IV. Course Design

1. Kathleen Graves. 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A Guide for Teachers

2. Nunan, David,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V. Testing

1. Bachman, F. & Palmer, Adrian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2. Alderson, J.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VI. Research Method

1. McDonough, J. and S. McDonough. 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二、专业学术期刊

1.外语教学与研究.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

2.外语电化教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

3.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主办.

4.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主办

5.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

7.外语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主办.

8.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主办.

9.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主办.

4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附件 2学位课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程编号:G19000001


一、计划总学时: 32 (其中实验 0 学时) 学分: 2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与研讨 考核方式:考试(开卷)


二、适用专业:硕士研究生三、预修课程

四、教学目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是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高运用这一理论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五、教学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持和平发展道路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2.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课程编号:G19000002


一、计划总学时: 16 (其中实验 0 学时) 学分: 1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课堂教学与研讨 考核方式:考试(开卷)


二、适用专业:文科类硕士研究生

三、预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四、教学目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 )》开设的一门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主要任务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方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术思想,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正确的科学方法。本课程注重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知识转换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采用专题化教学方式,以一些经典的专业性论文为案例,在互动探究中让学生掌握和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实现研究式的教学。

五、教学内容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研与评价方法社会科学研究的世界视野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5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2.《列宁专题文集》 ,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

3.《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

2013 年版。

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学习出版社,2018 年版。

汉语言文学基础

课程编号:Z19120201


一、计划总学时: 48 学分: 3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面授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报告


二、适用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领域

三、预修课程:本科生《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

四、教学目的:

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讨论为辅教师讲授力求概念清晰观点正确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要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学理论,又要学会用理论分析具体的语言现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全日制教育硕士较为系统的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提高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言的能力,指导语言运用,提高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为全日制教育硕士将来从事英语教学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以及语言教学研究基础。

五、教学内容:

1.现代汉语概述

2.语音

3.文字

4.词汇

5.语法

6.修辞

六、主要参考书:

1.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胡裕树. 《现代汉语》增订本.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邢福义. 《现代汉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4.贾彦德. 《语义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5.王力. 《古代汉语》. 中华书局, 1997.

6.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导论1981.

7.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1997.

教育原理

课程编号:Z19140001


一、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 I


授课方式: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 考核方式:论文


二、适合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所有领域

三、预修课程:本科生《教育原理、《中外教育史》四、教学目的:

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讨论为辅教师讲授力求概念清晰观点正确结合教育案例进行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师生讨论时采取共同参与、百家争鸣的方式进行,学生事先作好准备,写出发言提纲,教师要适当加以评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较为系统地掌握教育

6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学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把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不同的教育风格,创造出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等;使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了解当代世界教育发展的概况及各种教育思潮,开阔视野,放眼世界。

五、教学内容:

1.教育学的发展

2.教育本质

3.教育价值

4.当代教育与人的发展

5.当代教育与社会发展

6.知识转型与课程变革

7.教育制度

8.当代德育理论

9.世界教育改革六、主要参考书:

1.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沛西·能著,王承绪赵端英译.《教育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瞿葆奎主编.《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5.傅维利主编.《教育问题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6.毕淑芝,王义高主编.《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7.郑金洲.《教育文化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8.焦锋.《教育学基础与案例教程》.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编号:Z19140002


一、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 I


授课方式:讲解、讨论与自学相结合 考核方式:论文


二、适合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所有领域三、预修课程:本科生《课程论教学论》

四、教学目的: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基础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并能够比较自觉地将所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等实践,努力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服务。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较强的从事教育科研以及指导基础教育进行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的能力,并能通过阅读各种课程和教学类的学术著作与期刊,主动建构自己的课程和教学观。

五、教学内容:

1.“绪论”,主要讲解课程和教学论的内涵与关系,学习课程和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

2.“课程基本理论,主要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课程的历史发展。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3.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主要讲解课程目标的内涵、取向、课程内容取向及其选择与组织

原则,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与课程内容。

4.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主要讲解课程实施的概念,课程实施的取向、途径及影响因素,课程评价的概念和类型,课程评价的基本方法。

5.校本课程开发”,主要讲解校本课程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程、选修课程的关系,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以及实施。

6.教学的基本理论主要讲解教学、现代教学和优化教学等概念,教学的本质,教学发展的历程和现代教学的特征;优化教学的基本策略。

7.教学目标与教学功能”,主要讲解教学目标的涵义、表现形式及其分类,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编写,教学功能的概念以及教学的基本功能。

7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8.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讲解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国内外教学模式发展的历史,国内外对我国基础教育影响较大的几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概念、组合和分类,教学手段的概念及不同分类,教学手段的特点及功能,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现状和发展趋势。

9.教学组织”,主要讲解教学组织形式的涵义、意义和历史演变,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与发展等内容。

10.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主要讲解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内容与策略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改革发展趋势。

六、主要参考书:

1.钟启泉主编.《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

2.[]拉尔夫·泰勒,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4.李方.《课程与教学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张华,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6.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李方.《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社1996.

10.[]小威廉姆·多尔,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1.闫守轩.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原理与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Z19140003


一、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 I


授课方式:讲解、讨论与自学相结合 考核方式:论文


二、适合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所有领域

三、预修课程:本科生课程《教育研究方法》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较为系统地掌握中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能针对中小学教育实践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本课程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作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注意教育方法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理论阐述尽可能提高到方法论高度,以便掌握方法的实质,在介绍具体方法时尽可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既要认真总结我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又要注意吸收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创新。

五、教学内容:

1.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2.研究课题的选定及文献检索及文献综述的撰写

3.教育研究的设计

4.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

5.教育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定性与定量分析6.育研究成果的表述

7.学科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8.学科教育调查9.学科教育实验10.学科教育测量

11.学科教育研究的统计分析方法

12.学科教育的控制与预测研究六、主要参考书: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2.周学海.《学科教育研究法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3.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5.[]拉伊著,沈剑平,瞿葆奎译.《实验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陈向明林小英编.《如何成为质的研究者——质的研究方法的教与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7.邱小捷主编.《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8.[]高尔等著,徐文彬等译.教育研究方法》( 6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心理发展与教育

课程编号:Z19140004


一、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 I


授课方式:讲解、讨论与自学相结合 考核方式:论文


二、适合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所有领域

三、预修课程:本科生课程《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四、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分析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征、发展理论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介绍学校情境下学生学习的一般心理规律,是属于非全日制教育硕士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相应的学习心理规律,并能在教学情境下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服务教学实践。

五、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系统介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特征与影响

因素、认知与情感发展等。具体教学内容包括:

1.人的毕生发展

2.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3.青少年认知发展

4.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

5.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

6.青少年人格发展

7.青少年人际关系发展

8.青少年品德发展

9.青少年问题行为六、主要参考书:

1.雷雳主编.《中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2.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林崇德著.《学习与发展——中小学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王振宏主编.《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案例分析及实践操作

课程编号Z19140005


一、计划总学时: 16 学分: 1 开课学期: II


授课方式:教师讲解、讨论相结合 考核方式:撰写案例


二、适合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所有领域

三、预修课程:本科生课程《当代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测评与评价》

四、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基本了解教学案例的基本要素,懂得如何编制教学案例,同时通

案例阅读,促进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内容:

1.“案例教学与“教学案例”的内涵及其区别;2.教学案例的编写规范

3.教学案例的质量标准4.教学案例分析及其运用六、主要参考书:

9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1.慕凤丽,金汉弛.《案例教学在中国:机遇与挑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慕凤丽,金汉弛.《走进经典案例教学:两堂管理案例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朱迪恩·H·舒尔曼,郅庭瑾译.《教师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曹长德.《教育学案例教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7.吴云鹏.《教育学的教学案例设计策略》.教育评论2013(5):108-110.

8.陶西文.《教学案例撰写六要》,教学与管理2012(34):33-34.

英语课程与教材研究

课程编号:Z19120202


一、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面授 考核方式:考试


二、适用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英语)领域

三、教学要求:

能正确认识教材评价的必要性、掌握评价的基本要素和评价的基本标准。能深入教材,从教材是否符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角度对教材做出客观评价。能从理论到实践,从不同纬度对现行小学,初中,高中英语主流教材进行教材定位分析。能具备有创新的使用教材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需求分析、教材评价、教材取舍或调整、教材编写、语料库等诸方面的内容。

五、大纲内容:

第一讲 概论

第一节 教材的定义;第二节 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第三节 教材编写的新发展第二讲 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

第一节 英语课程标准概览;第二节 语言技能目标;第三节 语言知识目标第四节 文化意识目标;第五节 学习策略目标;第六节 情感态度目标

第七节 英语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第八节 课程标准、教学法与教材第三讲 需求分析

第一节 需求分析的定义;第二节 需求的种类;第三节 需求分析的方法;第四节 需求分析的新发展

第四讲 教材评价

第一节 教材评价的意义;第二节 教材评价的原则

第三节 教材评价的方法;第四节 教材评价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五讲 教材的取舍或调整的层次

第一节 教材取舍或调整的层次;第二节 教材取舍或调整的方法第六章 教材编写

第一节 老师在教材编写中的作用;第二节 教材原则;第三节 教材编写的过程和方法

第七章 语料库与教材编写

第一节 计算机语料库;第二节 语料库的功能; 第三节 如何使用语料库

第八章 中小学英语教材简介

第一节 70 年代后期的中学英语教材; 第二节 80 年代的中学英语教材第三节 90 年代的中学英语教材; 第四节 小学英语教材

六、主要参考书:

1.Brown,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 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Arnold, 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Kramsch, C.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4.Lynch, K. Language Program Evalu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5.Dornyei, 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程晓堂主编.《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

课程编号:Z19120203


一、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 I


授课方式:面授 考核方式:考试


二、适用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英语)领域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学习,了解英语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和原理与原则,能科学的设计英语

课程大纲,选择适当的语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能结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设计相关研究。

四、学习要求:

参加课程讲座,参与课程讨论,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紧跟本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用本领

域的理论、方法指导教学实践,解析和解决实践中的困惑和难题。

五、教学内容:

英语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系统科学 心理论:当代学习理论,尤其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内在功能:英语教学设计要求基于学习理论进行课堂内外的教学,基于学习者进行教学设计。外在功能:英语教学设计强调过程的科学性,方法与工具有:一个设计框架、一个过程表、一个流程图、一个分析说明。

六、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的有限与突破:外语教学的设计与生成是教学行为的常见矛盾。外语教学设计特别适合具有一定教学经历、需要形成教学经验、需要教学形式的丰富性转向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教师,从不自觉的教学行为发展成自觉的教学行为,找出无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比如教师话语的效性。

1.核心技术:教学设计过程框架

2.外语教学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2.1 准确分析教学目的;2.2 准确把握学生特征;2.3 科学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策略

3.外语教学设计的步骤:

3.1 教学之前;3.1.1 需求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3.1.2 教学目标设计

3.1.3 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育技术设计;3.1.4 教学评价设计;3.1.5 修正设计

3.2 教学之中

3.2.1 动态调整教学设计;3.2.2 教学过程的建构性

3.3 教学之后

七、主要参考书:

1. Nunan, D. Syllabus Desig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 Richards, J.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 Smagorinsky, P. Teaching English by Design. New York: Heinemann,2007.

4.White, R.The ELT Curriculum: Desig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8.

5. Yalden,J.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Reprinted b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6. 鲁子问.《外语教学设计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二语习得与英语学科前沿讲座

课程编号Z19120204


一、计划总学时: 48 学分: 3 开课学期: I



11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授课方式:面授 考核方式:考试,论文报告


二、适用专业:教育硕士英语方向

三、预修课程:本科生的英语教学理论四、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第二语言习得的基本原理、规律和研究方法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了解二语习得研究的不同观点与研究方法,探讨适合我国学生学习第二语言的有效途径,同时,能使学科英语教学研究生了解英语学科研究领域内最新的研究动态,把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方向,汲取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知晓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方法为有效从事外语教学与二语习得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五、教学内容:

1. An Overview 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What does L1 acquisition tell us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hat does L1 Acquisition suggest about pres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 Interlanguage and Developmental Patterns:

What does the concept of Interlanguage suggest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hat does the concept of Interlanguage suggest about pres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3. Learner Errors and Error Analysis

What does CA and EA suggest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hat does CA and EA suggest about pres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Social factor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4.Variability in Learner Language

The vernacular style is basic. What inspiration does it have o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5.Individual Learner Difference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What possible reasons for the effect of age on SlA in China?

What does the role of age suggest about pres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hat does intelligence and language aptitude suggest about pres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What does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suggest about pres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alysis of sensitivity to the group dynamic in the classroom. 6.Input and Intera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Learne L1 input---Motherese

L2 input----Teacher Talk

What do Motherese and Teacher Talk suggest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hat do Motherese and Teacher Talk suggest about pres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7. Learner Strategies

How to cultivate the learners’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their language acquisition ?

8. Formal Instruc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How does formal classroom teaching influence the eventual level of L2 proficiency reached? How does Formal Instruction affect SLA in China?

What does the evidence about the effects of formal classroom learning suggest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

What does the evidence about the effects of formal classroom learning suggest about pres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9. Theorie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pplication of theories of SLA into the present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六、主要参考书:

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2. Krashen, S.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3.Larsen-freeman, D. et al.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12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5. 穆里埃尔·萨维尔·特罗伊克. ,《二语习得引论》,外语教研. 2008

6. 文秋芳.《二语习得重点问题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0.

7. 杨连瑞.《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8.刘润清. 《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9. 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10.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英语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程编号:Z19120205


一、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面授 考核方式:考试和学期论文


二、适用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英语)领域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各种语言测试理论及流派,基本概念、语言测试与教学的关系、语言测试发展的历史,语言测试的种类、测试质量的评价、考试分数的解释等,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阐述英语语言测试实际操作过程中所应依循的原则、方法,使学生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面了解语言测试理论、性质、方法等

四、教学内容:

1.Introduction & Overview2.Types of language tests3.Criteria of language tests 4.Approaches to language5.Objective testing6.Tests of grammar and usage 7.Testing vocabulary8.Listening comprehension tests9.Oral production tests 10.Test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11.Testing the writing skills

12.Test administr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est results and evaluation五、主要参考书:

1.Hughes, A. 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 Cambridge: CUP, 1991.

2.Bachman, F. & Palmer, Adrian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 Shanghai: SFEP, 1996. 3.Davies, A. et al.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sting. Beijing: FLTRP & CUP, 2002.

4.邹申.《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7.Heaton, J. Writing English Language Test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Alderson, J. 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英语语言学

课程编号:Z19120206


、计划总学时: 32 学分: 2 开课学期 I


授课方式:面授 考核方式:考试和学期论文


二、适用专业: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科教学(英语)领域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流派,基本概念、语言与教学的关系等,同时通过具体生动的语料阐述英语语言学的原则、方法,使学生在宏观与微观层面上全面了解语言血理论、性质、方法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语言学,特别是英语教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

1. Introduction & Overview

2.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3. Morphology

4. Syntax

13






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二〇一九版)



5. Semantics

6. Pragmatics

7. Psycholinguistics

8. Sociolinguistics

9. Theories and schools of linguistics

、主要参考书:

1. Clark, J. & C. Yallop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2. Poole, S. C. 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Robins, R. H. A Short History of Linguistics.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4. Yule, George. The Study of Language.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