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7:00,本学期最后一次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外国语学院411教室如期举行。此次论坛由外国语学院11级研究生周玲花同学、许丽同学、赵文静和蒋昕怡同学主讲,外国语学院徐李洁教授、胡剑波教授和凌建娥副教授及全体13级研究生、部分12级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报告人周玲花同学、许丽同学、赵文静同学和蒋昕怡同学分别作了题为“认知突显视角下英语提喻探究——以‘人体外部器官喻指人’为例 ”、“‘海派清口’幽默话语的认知语境研究”、“试论裘帕·拉希莉作品中印裔移民身份认同追寻”和“论《天黑前的夏天》中凯特的伦理困境和自我觉醒”的报告。首先,周玲花同学从引言、提喻的定义及分类、提喻与认知突显观等三个方面对论文进行论述,对常规化高突显性下和语境化高突显性下的“人体外部器官喻指人”进行实例分析,周玲花同学表示,其研究旨在为“人体外部器官喻指人”的提喻现象提供认知上的理据,加深人们对提喻及其内在生成机制的认识。接着,许丽同学简要介绍理论知识,并对相关术语作出界定,在此基础上,以实例生动而形象的讲解了幽默效果产生的过程。然后,赵文静同学结合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知识,从早期印裔移民对印度文化传统的坚持、《同名人》中二代移民的身份认同困境、印裔移民身份认同的再建三个方面对论文做详细讲解,并得出结论:在身份认同过程中的单边选择是不可取的,只有选择从两种文化中汲取有益成分,才能最终成功地构建自己混杂的文化身份。最后,蒋昕怡同学对作家及作品、选题意义及文学伦理学批评等相关知识作简要介绍,并重点从社会意识和家庭传统的制约、丈夫的专制与背叛、孩子的疏远与叛逆三个方面论述凯特的伦理困境。蒋昕怡同学表示,正是上述种种原因促使凯特外出工作,并展开自己的夏天之旅。
徐李洁教授、胡剑波教授和凌建娥副教授分别对四位论坛报告人此次的学术展示做出了详细点评,指出了论坛报告人在报告过程中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并纷纷表示:同学们在演讲时,要注意组织语言、把握好话语的节奏、松紧结合,努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将演讲的魅力、演讲的艺术性展现出来。本学期最后一次学术论坛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