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下午王宏志教授在第一场座谈会中和师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大致了解了师生们的科研疑惑和迷茫;8月26日上午的第二场讲座阐述了翻译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而下午的第三场即本场讲座中以“作为文化现象的译者:《天朝的译者:从李叶荣到张德彝》及其他”为主题,通过具体的译者个案研究回答了前两场讲座中老师们提到的研究问题,让师生们触碰科研现实、熟悉科研过程并为今后的具体科研活动提供指导。
王宏志教授在本场讲座中分析了三个研究案例。第一个案例为《天朝的译者:从李叶荣到张德彝》,具体分析了在清朝天朝思想下译者是如何充当中西文化交流桥梁的,如李自标、李耀、小斯当东、鲍鹏、马儒翰等,凸显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译者,展现了译者在翻译史上的文化地位。第二个案例为汉学家译者研究,强调如何将个体汉学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学习中文的动机、途径、双语能力、译作、翻译动机与影响、赞助者、中国翻译助手等;此外讲述了如何将汉学家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分析其工作身份、政治身份或文化身份等,梳理他们在18-19世纪中英关系脉络中的文化地位和作用。第三个案例为“译者在新中国”,考察卞之琳、周作人、冯至、钱钟书、杨宪益等作为文化现象的译者们,他们在新的文化背景下如何进行适应和回应,他们的政治文化背景及其开展了怎样的翻译活动。
王宏志教授将译者视为文化现象,将个别或群体译者的活动与其所处历史文化背景以至其中具体的文化问题联系起来,体现译者的功能及贡献,展现译者在翻译史上的文化地位,对在座师生起到了很好地科研启迪作用。
一审:侯远方
二 审:周 鹤
三 审:禹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