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上午,四川大学熊辉教授应邀作题为“AI背景下文学翻译及研究的新变化”的专题讲座。讲座由黄佳佳博士主持,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
熊教授从AI时代的翻译过程、翻译主体、技术特点及研究新话题四个维度展开论述。他指出,AI时代翻译过程已从传统“记忆-分析-合成”模式,转变为依托数据库的自动化符号转化,但人类审读者仍需参与译后优化。关于翻译主体,AI可担任合作者、审读者等多重角色,人机协同的“大语言模型+专业译者”模式成为主流,AI负责术语统一和技术性处理,人类则聚焦文化内涵与风格把控。
熊教授特别强调,AI翻译虽在效率与成本上优势显著,却存在文化敏感度低、专业术语缺失等局限。例如,面对文学隐喻或习语表达时,AI常因语境调适不足导致误译。此外,他还提出AI时代翻译研究需关注数据合法性、作品归属权、译者责任划分等伦理问题,并呼吁建立行业标准以规范技术应用。最后,熊教授建议师生理性看待AI技术,既要充分利用其高效便捷的优势,也要坚守翻译的伦理与艺术价值,推动人机共生的翻译新生态。
在互动环节,熊教授热情地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全场师生在这场学术盛宴中受益匪浅。黄佳佳老师在总结中表示,此次讲座为师生提供了前沿的学术视角,引发了大家对AI时代翻译行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一审:马丹妮
二审:傅婵妮
三 审:禹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