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2——23日,香港中文大学的王宏志教授应邀来学院讲学,在外语楼101会议室作了3场学术讲座。4月22日下午,王教授的第一堂讲座题为“香港的翻译教学与研究”。讲座中,王教授不仅介绍了香港的翻译教学情况,还介绍了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近年来所举办的致力于推动翻译研究发展与青年学者培育的系列翻译研究论坛,如“19-20世纪初翻译与东亚现代化”、“翻译与亚洲殖民统治”、“译学新芽”、“翻译史暑期培训班”,以及该研究中心所出版的刊物如《翻译史研究》。
4月23日上午王教授的第二堂讲座题为“从原著到译著:翻译研究的典范转移”。王教授首先从“典范”的概念和缘起入手,逐渐引入翻译研究中的“典范”转移。在翻译研究发生“典范”转移之前,所有的研究都以原著为中心,围绕“译著是否忠实原著”进行探讨。翻译研究“典范”转移之后,翻译研究转向译著,关注译文对译入语文化的影响。王教授以丰富的实例,如鲁迅与梁实秋关于翻译的论争、莎士比亚戏剧的翻译、鸦片战争中《南京条约》的翻译等向大家阐明 “典范”转移之后的翻译研究。
4月23日晚王教授的第三堂讲座为:“跨学科的翻译研究:理论与实践”。王教授首先指出学术研究跨学科的普遍性,然后着重阐述了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翻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如James Holmes、Susan Bassnett等“文化转向”倡导者都具有跨学科背景,他们之前都从事比较文学的研究。接着,王教授以林纾的翻译、梁启超的翻译、侦探小说的翻译,晚晴的“通事”(译者)研究,洋务运动中的翻译等鲜活案例,说明翻译研究不只是涉及翻译本身,而是与文学、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等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具有跨学科性。王教授鼓励青年学子博览群书,主动走向“跨学科”研究。
每次讲座之后的交流环节,王教授都悉心、细致地回答外院师生们的每一个问题,答疑解惑,传授翻译研究“真经”,让大家受益匪浅。这系列讲座给师生们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信息,开拓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也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