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新闻

通知新闻

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4):翻译(史)研究:理论与方法


716日下午,应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王宏志教授莅临我院,在外语楼101会议室以翻译(史)研究:理论与方法为题展开学术讲座。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景华教授主持本次讲座,暑期学校学员悉数到场聆听。





绝大部分的翻译研究就是翻译史研究,这门年轻的学科仅有着二三十年的历史,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讲座开始,王宏志教授简要介绍翻译史研究这一学科,以及该学科有关研究的可挖掘性,鼓励在座的老师与同学们积极关注这门学科。他对比1980年代前后传统译论的不同,指出传统翻译研究与翻译评论之间的混淆,即传统翻译研究判断译文的好与坏、对与错都是通过与原文对比,考察其忠实度通顺与否,翻译研究作为学术研究,其要求是:将主观性降到最低,足以达到说服人的效果。那么忠实度通顺与否过于主观,这样的评判只能称之为翻译评论,不能作为整个翻译研究的主体。同时王教授还提出传统译论使用在翻译研究上的问题:不反映现实、不能解释翻译现象以及缺乏学术性,并就缺乏学术性这一问题论述到,译文读者应该是不懂原文,才看译文,无法判定是否忠实,不能达到说服人的效果等相关情况

讲座中,王宏志教授着重介绍了作为学科的翻译研究,提出翻译研究的三个典范转移,即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从原著中心到译文中心(target-oriented),以及从指导性到描述性(descriptive),并就新研究视角以及新研究领域两个方面展开讨论,指出翻译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翻译研究是翻译现象的研究,且以莎士比亚中译现象为例,解释梁秋实、朱生豪以及卞之琳译文的初衷。接着,王教授翻译跨学科历史性研究解释为什么必须从历史的角度作答,认为翻译研究应主要从翻译现象、跨学科以及历时性研究三个方面进行。最后,王教授以个人的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以及科研经历向在座的师生传授做科研的好方法,指出写完一篇文章应有后续研究空间,那主题才有真正的研究的价值。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参与讲座的老师和学员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有学员提出超级翻译的发展与翻译学科应用前景的问题,王宏志教授表示科技发展迅速,科技翻译取代人工翻译势不可挡,但翻译研究不可替代,我们仍需要深入了解翻译的历史以及翻译的意义。此外王教授就如何申请香港大学博士相关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特别指出在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应摈弃传统固有的学术能力衡量标准,更加注重批判性思维以及研究课题的可塑造性。整场讲座内容翔实,引人深思。

/: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