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3日下午,应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研究员赵稀方教授在外语楼102会议室作了题为:“‘从政治实践到话语实践’——明清‘译名之争’”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景华教授主持。
赵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明清以来两个阶段的译名之争及其争论的历史背景。其讲座围绕“译名之争”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赵教授讲述了清朝和罗马教廷的译名之争,以及最后他们之间的分裂。其分裂原因有二。一是由于传教方式的不同——英国传教士希望利用当地文化的概念,输入天主教;而清初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阎当却排斥当地文化,重新移植天主教;二是涉及到了不同教会、国家之间的权利与利益之争,是 “译名之争”背后真正的较量,也就是赵教授所说的政治权利之争,即“政治实践”。随后,赵教授讲解了19世纪初传教士对于《圣经》中“God”的译名之争。这一争论仍是明清以来西方传教士内部争议的一个延续——英国传教士采用了“归化”的传教方式,希望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传播基督教。最后,赵教授通过分析霍米·巴巴书籍中的对话,为大家讲解了新历史主义的话语实践观,并简要分析了西方传教士和中国教士对待儒家文化的立场差异。
赵教授给在座的研究生提出了几点建议,研究生写论文、做研究之时,需具备掌握多种学术研究的方法与能力,拓宽研究视野,锻炼研究思维。反过来,这种视野和思维会让同学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待相同的问题,对自己所阅读的图书也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赵教授还告诉大家,做研究,光找问题却不找方法,这是大部分学生的通病。只有找对方法,多找方法,研究才会有深度和广度。最后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和提问,气氛十分热烈,大家均受益良多又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