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上午,四川外国语大学王寅教授应邀为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学员作题为“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学术报告。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景华教授主持报告,外院部分教师以及暑期班全体学员出席此次讲座。
讲座开始,王寅教授就报告标题进行阐释,其中“理论怎么来的?实践怎么用?”为题解之一,题解之二是“所有人文研究的基础是哲学”。首先,他从西方哲学入手,谈及其中的“三个转向”:毕因论转向、认知论转向以及语言论转向,并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进一步解释“毕因论”,毕因论为英文being谐音,中文“是”的意思,王教授随手拿起一旁的水瓶,说到,所有瓶子的本质包括在“是”当中,才能表达“这是瓶子”,而其中的“本质”就是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形”。接着,王教授指出后现代语言哲学为第四个“转向”,并认为目前的研究前沿是中国后语哲、SOS和体验人本观,即ECL(Embodied-Cognitive Linguistics体认语言学)。他通过引用康德的名言“We see things not as they are, as we are”阐释了西方哲学的四次转身、语言在生活中的多元表现以及ECL的内涵。
讲座中,王寅教授谈及“隐喻”与“转喻”两个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认为“说假话”是人的本能,即人的隐喻能力是与生俱来,并以小孩的话语为佐证,如小孩指着西瓜说“这是月亮”。“对一个事件,我们往往只谈及一个部分,对方便能识解出整个事件过程”王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解释“转喻”概念中的“以部分代整体”。最后,他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例,阐述了从认知角度记忆词根对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体认语言学核心原则“现实——认知——语言”的应用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如语音层面中的语调与声调,其现实体现为身体与空间的互动,认知过程表现为认知加工、扩展以及重心高低,适用于该原则的还包括词汇化、词法化以及语篇三个层面。
王寅教授的讲座理论联系实际、引经据典,且讲座风格轻松幽默,以通俗易懂的例证为大家阐释了发人深省的哲理。通过此次讲座,在座的学员们体会到学习西方哲学、逻辑学、学科理论知识以及多学科交叉学习的重要性。此次讲座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语言学讲座,更是一堂别开生面的词汇教学理论课,让大家真实地感受到体认语言学对外语学习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