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新闻

通知新闻

纽约城市大学Kyoo Lee教授来我院讲学


 


 

428日下午4:00,纽约城市大学Kyoo Lee教授在外国语学院101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How to Be and Not to Be: Lessons from Two Modern Philopoets, Hamlet and Descartes”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凌建娥博士主持,外国语学院部分老师、研究生和大三学生到场聆听。

Kyoo Lee教授首先通过分析标题中影射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Hamlet, 1063)中名言“To Be or Not to Be”切入正题,提出哈姆雷特在这一独白中表现出来的犹疑与笛卡尔在《形而上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 1641)中呈现的思考性主体(I am a thinking thing)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约而同地表现出现代性作为“思想戏剧”(theatre of the mind)的不确定性,彰显出文学文本的哲学性和哲学文本的文学性,哈姆雷特和笛卡尔也在此意义上成为她之所谓“哲学诗人”(Philopoets)。在着重论述哈姆雷特作为“哲学诗人”给予的上述启示过程中,她大胆设想从剧中哈姆雷特父亲ghost的视角解读该剧,从词源学的角度提出ghost(幽灵)与英文中guest(客人)以及德文中geist(精神)的内在联系,以及剧中ghost对哈姆雷特戏剧人生的操控展开对哈姆雷特心路历程的分析,以文本细读展示陷入身份困扰的丹麦王子不可避免的焦虑和也许是伪装的疯癫,以笛卡尔的坐标系为基准提出哈姆雷特形象的“三维性”(3D Hamlet)。应该考虑到大部分听众是学生,Kyoo Lee教授对于笛卡尔作为哲学家的诗性只以其著作《笛卡尔的另类解读》(Reading Descartes Otherwise: Blind, Dreamy, Mad and Bad, 2012)的核心观点作了扼要介绍,而且是以荷兰画家伦布朗的两幅油画作品——《沉思中的哲学家》(Philosophy in Meditation, 1632)和以其母亲为模特的《老妪夜读》(An Old Woman Reading, 1631;又名Rembrandts Mother as Prophetess Hannah)——直观叙之。

本次讲座全程以英文进行,给老师和同学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师生们积极地参与了提问,Kyoo Lee教授的详细解答让同学们对莎士比亚的名著和笛卡尔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