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通知新闻

通知新闻

2022年湖南省“语言研究与国家治理“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18):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

2022年7月22日上午,湖南省“语言研究与国家治理”研究生暑期学校第十八讲“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在外国语学院102会议室举行,主讲人为中山大学王东风教授,本场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景华教授主持。

王教授首先从翻译和历史的角度出发,以五四运动为重要节点,就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翻译的历史渊源做了综述性的梳理与回顾。王教授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要从“礼仪之争”导致闭关锁国开始溯源,闭关锁国表征之一就是翻译的“不作为”,由于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几近断绝,致使跨文化知识的更新中断。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政府痛感闭关锁国的危害,曾国藩邀请三位翻译家——徐寿、华蘅芳以及容闳,表明清廷开始向外看。之后,王教授运用丰富的翻译史料,详细介绍了“五四”前后国内对巴黎公社、欧洲共产党活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译介,对马克思、列宁等人的报道,比较了《共产党宣言》中英文选段等。

随后,王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的翻译在五四运动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更深层次地论述。王教授认为,在这段历史中最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并将马克思主义的翻译与传播分为了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国的知识精英刚刚接触马克思主义,对西方社会主义运动是怀着小心翼翼和戒备的心理,但仍对大同理想有一丝的憧憬;在第二阶段,中国的知识精英聚焦于社会主义,同时有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著出现,马克思主义逐步兴盛;在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翻译与传播达到了鼎盛,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由理论探讨转化为社会实践。

最后,王教授指出,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带进中国的是一批翻译者。他表示,真正有思想的翻译者从来不是鹦鹉学舌的传声筒,能翻译好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都是学贯中西的思想家。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广大有识之士认识并寻找到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推动国家的建设发展。

在讲座提问环节,王教授耐心地解答了研究生们提出的问题。王教授知识渊博,讲座内容十分精彩,启发性强,在座师生收获颇丰。

image.png

ff0ce8f8a9884703bc2e85730c67bf7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