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教授应邀作题为“从‘灵韵’消退到人机共生:AI时代文学情感的异化与重构”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李菊花博士主持。
以本雅明 “灵韵” 理论为核心,曾教授的讲座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文学情感的挑战与重构。借助 “灵韵” 概念,她阐释了传统文学情感的特质:以《诗经》《哈姆雷特》等为例,说明古典至浪漫主义文学情感的 “身体化” 与 “流动性”,强调其源于创作者生命体验,是时空交织的独特存在,如《哈姆雷特》墓地场景的哲思便无法被技术复刻。
分析技术对文学情感的冲击时,曾教授指出:工业化时代印刷术使情感表达 “规范化”,如狄更斯作品中符号化叙事;数字化时代加剧 “碎片化”,社交媒体和网络文学弱化情感深度。对比徐志摩《再别康桥》与 AI 仿写,她揭示 AI 生成的 “伪情感” 困境 —— 虽能拼贴意象,却无真实生命体验,贾平凹、张爱玲作品的精髓难以模仿,陷入 “主动情动” 缺失的危机。针对这些挑战,“人机协同创作” 的破局思路被提出,包括技术赋能、跨媒介叙事革新和分布式灵韵重生。
讲座最后,曾教授强调,AI 时代文学依然重要,人类情感是文学的核心 “灵韵”。与会师生认识到,需平衡技术创新与人文坚守,让 “灵韵” 以新形态延续。
一审:李妍慧
二审:刘菁菁
三 审:禹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