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研究生暑期学校讲座(24):诗意的回归 自然的礼赞——走近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7月28日下午15:00,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吴广平教授应邀在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101会议室作了一场题为“诗意的回归 自然的礼赞——走近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周启强教授主持,2019年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话语分析理论与方法”研修班的全体学员及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现场聆听了讲座。



吴教授首先对诗人陶渊明进行了一番简要的介绍。陶渊明是晋宋易代之际的一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他主动辞掉官职,归隐田园,从田园中发现了美,发现了诗,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锺嵘《诗品》),田园诗派的开山祖师。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的精神家园,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他平淡自然的诗风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然后,吴教授着重阐述了陶渊明及其田园诗的三大突出贡献。第一,陶渊明最早发现与描写了田园的美。吴教授说,《诗经》《楚辞》两部诗歌总集中均无田园诗,陶渊明是中国田园诗派的开山祖师,他最早发现与描写了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了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陶渊明归隐田园是主动的,喜悦的,他笔下的乡村田园是宁静的、美好的、和谐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是乐园,是精神家园。陶渊明以前,中国文人士大夫都是向往城市生活、讨厌乡村生活的。城市与乡村、城里人与乡下人,在传统文化语境里有繁华与落后、高贵与卑贱的质的区别。陶渊明最早打破了这种偏见,他的田园诗最早发现与描写了农村、农业、农民的美。第二,陶渊明最早发现与描写了劳动的美。吴教授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以前的中国文人士大夫大都是劳心劳力的,大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大都瞧不起体力劳动者,更不愿意从事体力劳动,尤其是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劳动。陶渊明十分难能可贵地完成了士大夫从精神的漫游隐逸到田园的诗意生存的转变,他的田园诗描写了耕田种地、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亲身体验与快乐。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第三,陶渊明最早发现与描写了闲适的美。陶渊明超越社会功利,追求人生的审美境界,注重个体的精神需求,以个体精神的逍遥自适作为人生的价值。在诗歌题材上,陶渊明重视日常记述,着重写普普通通的生活,着重写个体的闲情逸志,将日常生活诗化,擅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重要的意义和久而弥的诗味。因此,陶渊明的人生是诗意的人生,艺术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闲适的人生,是魏晋风流(或魏晋风度)的总代表。



吴教授的讲座钩连古今,联通中外,纵横捭阖,妙语连珠,带给我们的陶渊明不仅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清高耿介、洒脱恬淡、正直真率、淳厚善良、冲淡平和、飘逸高远的高人雅士。他讲的陶渊明的故事告诫我们,人不能只追求物质生活,也要追求精神生活。陶渊明的田园诗代表了个体意识的觉醒,代表了对世俗黑暗世界的反叛。他生活上热爱田园、热爱山水、热爱自然,他艺术上追求真挚、追求平淡、追求自然,为我们建构了纯净美好的艺术世界和精神家园。当我们再次念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诗句的时候,便感到了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恒定与坚守、自由与舒展。

                                     (文:尹恒、唐恬/图:唐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