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大学李丽青博士来我院讲学

 

2019 5 17 日下午 7 30-9 00 ,澳门大学李丽青博士应我院邀请,在外语楼101会议室开展了一场题为 Glossary Preparation as a “Shortcut”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Evidence from fNIRs and Eye-tracking Studies (同声传译的捷径——术语表准备: 功能近似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和眼动追踪研究可证)的学术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孟建刚教授负责主持。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该讲座引入了一系列功能近似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fNIRS 和眼动追踪研究,以说明术语表准备如何提高同声传译的效率和质量。李博士从术语表准备对专业人士和培训师的重要性、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假设、功能近似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和眼动追踪研究的实验发现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首先李博士介绍认知科学学者提出的两种双语处理路径可用于同声传译,即转码(基于内存;“水平处理”)和概念介导的翻译(基于意义,'垂直处理',在本研究中称为'转换'),她引用 De Groot 的话,同声传译——有时被称为最复杂和最苛刻的语言任务之一,并提到认知科学的研究结果可能会阐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同声传译。捷径是怎样形成的,关于这点,李博士介绍了 Paradis 的激活门槛假设,当双语者选择说一种语言而不是另一种语言时,非选择语言的激活阈值会被充分提高,以防止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干扰。然而,在同声传译中,专业口译员的两种工作语言的激活阈值“降低(相对于平均双语基线),以便使说话者能够同时积极地参与两种语言系统”。之后,李博士还向在场师生展现了详细的实验设计过程。
最后李博士总结道,充足的术语表准备可以更均匀地分配认知工作,从而获得更好的表现。与专业人士相比,学生似乎从词汇表准备中获益更多。本次讲座李博士从功能近似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和眼动追踪研究探讨同声传译的捷径,使在座所有师生大开眼界,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